close

    朝潮是所屬於大日本帝國海軍的朝潮型驅逐艦1號艦,於1937年(昭和12年)8月竣工。是日本海軍船艦名-白雲型驅逐艦朝朝之後的第2艘。參加了太平洋戰爭的南方作戰和峇里海峽戰役。1942年(昭和17年)6月在中途島戰役護衛4艘最上型重巡洋艦。投入了瓜達卡納爾島戰役中,參加了驅逐艦輸送及第三次索羅門海戰。1943年(昭和18年)3月3日,於俾斯麥海海戰中被擊沉。

    由海上自衛隊的潛水艇(SS-562:1966~1983)繼承了其艦名。

朝潮型驅逐艦-朝潮 艦歷介紹

艦歷

太平洋戰爭前
    以暫稱75號驅逐艦的建造計劃開始。1935年(昭和10年)9月6日,預定於佐世保海軍工廠建造並給予艦名『朝潮』。當日在艦艇類別等級表中新設朝潮型驅逐艦。於9月7日開工。1936年(昭和11年)12月16日下水。12月18日於佐世保海軍工廠設置朝潮艤裝員事務所。

    於1937年(昭和12年)8月31日竣工。第二次軍備補充計劃(②計劃)中預計建造14艘海風型驅逐艦(改白露型),但因為退出倫敦海軍條約,中止了其中的4艘,剩餘的10艘改為建造朝潮型。竣工同日被編入佐世保鎮守府警備戰隊。10月31日,3艘朝潮型(朝潮、大潮、滿潮)編制為第25驅逐隊。

    1937年(昭和12年)11月到12月於中支那(中國中部地區)方面活動。12月19日回到日本後,經佐世保海軍工廠檢查發現渦輪葉片破損,與3艘同型艦(大潮、滿潮、荒潮)一起實施了改造工事。1938年(昭和13年)1月13日,荒潮被編入第25驅逐隊。

    1939年(昭和14年)11月1日,轉籍到橫須賀鎮守府。當日第25驅逐隊改為第8驅逐隊。同時編入第二艦隊第二水雷戰隊,之後於中國方面活動。

    太平洋戰爭開始前的1941年(昭和16年)7月30日至8月14日擔任第二水雷戰隊的旗艦。9月1日,阿部俊雄被任命為第8驅逐隊司令。

太平洋戰爭初期
    太平洋戰爭開戰時,第8驅逐隊與第三戰隊第2小隊(金剛、榛名),第四戰隊(愛宕、高雄、摩耶),第4驅逐隊(嵐、野分、舞風、萩風),第6驅逐隊第1小隊(響、曉)一起所屬於南方部隊的本隊。開戰時,第8驅逐隊支援了第一次馬來登陸作戰、林加延灣登陸。1942年(昭和17年)1月開始從事安汶、望加錫攻略作戰。2月中旬,第8驅逐隊在第一根據地隊(指揮官久保久次少將:輕巡長良[旗艦]、第21驅逐隊《若葉、子日、初霜》)的指揮下參加了峇里島攻略作戰。

    2月19日-20日,第8驅逐隊第1小隊(大潮、朝潮)與ABDA艦隊的3艘輕巡洋艦、7艘驅逐艦交戰,朝潮以魚雷擊沉了驅逐艦彼得海因號(HNLMS Piet Hein),擊傷荷蘭輕巡及美國驅逐艦。但於海戰最後到達戰場的第8驅逐隊第2小隊(滿潮、荒潮)受到ABDA艦隊的反擊,滿潮大破。由第一根據地隊(長良、若葉、子日、初霜)護衛進行退避中受到空襲,大潮也受到損傷。之後(同年12月8日)感念於峇里海峽戰役中活躍的第8驅逐隊,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綬與了感謝狀。大潮、滿潮在望加錫進行了緊急修理。

    朝潮與荒潮接著參加了爪哇島攻略作戰。3月14日,第8驅逐隊司令由小川莚喜中佐接棒。次日,3艘(神通、朝潮、荒潮)船艦往內地進發。19日,與驅逐艦黑潮會合,朝潮和荒潮與神通、黑潮等2艘船艦分離,在帛琉接受補給。24日到達橫須賀。回到內地後,3月25日到4月15日在橫須賀進行修理。修理期間的4月10日,第8驅逐隊被編入第二艦隊‧第四水雷戰隊(司令官:西村祥治少將)。

    4月18日,美軍航母對東京等地進行空襲(也就是著名的杜特立空襲),第二艦隊下達了追擊指令。朝潮與荒潮合同2艘重巡(愛宕、高雄)、第10驅逐隊(夕雲、卷雲、風雲)、第7驅逐隊(潮、曙、漣)、第4驅逐隊(嵐、野分)、航母祥鳳從橫須賀出擊,但美軍航母早早徹退,沒有發生戰鬥。這次出擊中荒朝一號主砲防水帶故障,朝潮在惡劣天候下造成人員負傷,無法發揮航速。

    5月15日,大潮、滿潮離開第8驅逐隊編制。5月20日,做為中途島海戰的攻略支援部隊,4艘最上型重巡洋艦(熊野、鈴谷、三隈、最上)的第七戰隊及第8驅逐隊編成。

中途島海戰
    攻略支援部隊在5月28日傍晚從關島出擊。6月5日,朝潮與荒潮未跟上全力高速進擊的第七戰隊。此次作戰中,發生了三隈與最上相撞的事故。與三隈、最上會合的朝潮、荒潮,於6月6日至6月7日受到中途島美軍基地航空隊及航母艦載機的攻擊。6月7日的空襲導致三隈沉沒,最上大破。8驅(朝潮、荒潮)在受到損傷的同時救助了三隈的倖存者。朝潮受到靠近彈波及,重油槽受損,苦惱於燃料不足。朝潮是殘存3艘船(最上、朝潮、荒潮)中受損最輕微的,於是在三隈沉沒現場進行搜索救援作業,但除了重油和漂浮物以外無所獲。

    8驅(朝潮、荒潮)繼續護衛最上從戰場撤離。6月8日上午與攻略部隊(第二艦隊為主)會合。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對最上及第8驅逐隊下達補給燃料並撤往土魯克泊地的命令(由第七戰隊第1小隊和第18驅逐隊護衛)。同日,第七戰隊、第8驅逐隊、第18驅逐隊離開攻略部隊,航向土魯克泊地。

    6月14日,熊野、鈴谷、最上、朝潮、荒潮、第18驅逐隊《不知火、陽炎、霞、霰》,與油槽船日榮丸到達土魯克泊地。接受工作艦「明石」及第四工作部的緊急修理,朝潮在6月29日從土魯克出發,7月1日到達塞班,護衛該處的水上機母艦「能登呂」,並於7月9日到達佐世保。

    回到日本本土的朝潮與荒潮於佐世保工廠進行修理。7月14日,朝潮與荒潮成為特別役務驅逐艦(預備艦)。朝潮在7月25日修理完成。7月27日,以橫須賀為目的,往吳港前進。之後接受了橫須賀鎮守府長官平田昇中將的視察。

    8月1日,朝潮、荒潮成為警備驅逐艦。由於荒潮長期修理的關係,朝潮以橫須賀為據點,與各艦艇(長波、朧、旗風、澤風)從事船團護衛及哨戒任務。8月29日,從橫須賀出發,進出賈盧伊特環礁(9月5日到達,6日出發),9月14日回到橫須賀。9月22日,驅逐艦朝潮、高波被命令進出佐伯以進行沖輸送(陸軍部隊輸送)。編制為第二船團護隊(朝朝、朝凪)。9月27日出擊後,途中由朝凪接續護衛,本艦回到橫須賀。

索羅門群島的戰鬥
    1942年(昭和17年)10月20日,滿潮回到第8驅逐隊。第8驅逐隊編入第八艦隊(司令長官:三川軍一中將)。10月22日,第8驅逐隊(滿潮、朝潮)從橫須賀出發,10月30日到達拉包爾。11月1日開始從事瓜達卡納爾島的輸送作戰(鼠輸送/東京急行)。

    11月1日,增援部隊率第一攻擊隊(衣笠、川內、天霧、初雪)於1月23日從蕭特蘭泊地出擊。甲增援隊(驅逐艦朝雲、輕巡天龍、第2驅逐隊《村雨、春雨、夕立》、第27驅逐隊《時雨、白露、有明、夕暮》、第6驅逐隊《曉、雷》、第11驅逐隊《白雪》)以及乙增援隊(滿潮、朝潮、第19驅逐隊《浦波、敷波、綾波》、望月)也跟著第一攻擊隊先後從蕭特蘭泊地出擊。甲增援部隊的一部分因瓜島登陸地點的強風大浪而失敗,乙增援部隊則成功完成輸送。

    11月4日,甲增援隊(朝雲、村雨、春雨、夕立、時雨、白露、有明、夕暮、朝潮、満潮)於4日23時從蕭特蘭泊地出擊。乙增援隊(浦波、敷波、綾波、白雪、望月、天龍)於5日午前0時從同地出擊。5日深夜,各隊於瓜島成功登陸,2艘船(朝雲、天龍)遭受美軍潛艇攻擊未受損傷。7日,瓜島輸送由乙增援隊(朝雲、望月、村雨、夕立、時雨、白露、夕暮、朝潮、滿潮)實施。7日23時從蕭特蘭泊地出擊,成功完成輸送作戰。

    11月12日以後,戰況圍繞著對瓜島亨德森機場的砲擊和日本輸送船團,發展為日美雙方都投入主力艦隊的大規模海戰(第三次索羅門海戰)。12日的第一次夜戰中日本海軍損失3艘(戰艦比叡、驅逐艦夕立、曉)船艦,也中止了對亨德森機場的砲擊。11月13日天還未亮,出擊準備中的滿潮遭受美大型軍機空襲而大破。因此交由屬於主隊的朝潮護衛機場砲擊支援隊。同日午前3時-4時30分,外南洋部隊主隊(重巡鳥海、衣笠,輕巡五十鈴)與外南洋部隊支援隊(重巡鈴谷、摩耶,輕巡天龍、第10驅逐隊《夕雲、卷雲、風雲》、朝潮)從蕭特蘭泊地出擊。同日23時30分,鈴谷、摩耶毅然對亨德森機場進行砲擊,但並未影響機場的作戰能力。在此之後,離開瓜島海域在新喬治亞群島航行中的外南洋部隊遭到企業號航母(CV-6)及亨德森基地飛來的俯衝轟炸機SBD無畏式及TBF復仇者式魚雷機的攻擊,衣笠沉沒,朝潮護衛受損的五十鈴返航。

    11月17日早上,包含朝潮的外南洋部隊主力艦艇到達拉包爾,準備對付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布納登陸的盟軍(布納‧戈納戰役)。3艘驅逐艦(朝潮、海風、江風)與2艘鴻型水雷艇運送陸軍500名士兵的巴薩布爾輸送作戰中,登陸中遭到B-17的空襲,有3艘艦艇損傷(海風大破、江風中破、朝潮小破)。海風無法航行。江風以單艦退避,朝潮在21日將海風拖航回到拉包爾。停泊在拉包爾的2艘驅逐艦(親潮、陽炎)也出擊進行救援。

    12月1日午前0時,第8驅逐隊司令指揮下的4艘驅逐艦(朝潮、荒潮、磯波、電)為了對布納輸送而從拉包爾出擊。被美軍大型轟炸機鍥而不捨的空襲所苦,又聯絡不上登陸地點的大發動艇部隊,2日天未亮,一部分的登陸作業停止。電、朝潮各救助了1名與B-17交戰時被擊落的友軍飛行乘員。12月8日早晨,早朝、風雲、夕雲、朝潮、荒潮、磯波、電為了實施布納輸送而從拉包爾出擊。。8時15分,將1架飛來的B-24誤認為友機的朝潮艦尾遭到靠近彈的波及,二號、三號砲塔受損,本艦中破。天龍正前往救援中,依循外南洋部隊的下令,驅逐隊調頭。歸途中,磯波也遭受靠近彈波及造成小破。

    緊急修理後,12月17日,為了輸送陸軍士兵,朝潮和望月從拉包爾出擊,朝卡維恩(新愛爾蘭島)移動,18日在卡維恩出擊,19日在丹比爾海峽新幾內亞側的休恩半島芬什港登陸了約250名陸軍士兵。歸途中望月遭受空襲導致40餘人死傷。12月20日回航卡維恩(望月回到拉包爾)。朝潮接受了2艘重巡(熊野、鈴谷)的燃料補給。21日,朝潮從卡維恩出發前往拉包爾。12月22日,外南洋部隊下令朝潮往蕭特蘭泊地移動。將被留在當地的滿潮拖航前往土魯克泊地,並命令驅逐艦天霧進行護航。12月29日,大潮回歸第8驅逐隊,進出最前線。

    1943年(昭和18年)1月7日,6艘驅逐艦(電、磯波、有明、夕暮、朝潮、天霧)、鈴谷、戰艦陸奧、航母瑞鶴從土魯克泊地出發,航向內地。12日,3艘船(陸奧、朝潮、電)回到橫須賀。

    2月7日,3艘驅逐艦(村雨、浦波、朝潮)為護衛航母冲鷹而從橫須賀出港。2月12日,該4艘船到達土魯克。2月15日,驅逐艦隊司令佐藤康夫大佐就任。2月20日,大潮遭受美潛艦青花魚號(SS-218)雷擊而大破。2月21日沉沒。22日夜晚,朝潮和浦波成功運送陸軍航空基地員250名至馬當。

沉沒
    3月1日,第8驅逐隊(朝潮、荒潮)編入第三水雷戰隊(木村昌福少將)。參加萊城輸送作戰(第八十一號作戰),8艘驅逐艦(白雪、浦波、敷波、朝潮、荒潮、朝雲、雪風、時津風)護衛8艘輸送船(陸軍輸送船7艘、海軍運送艦野島)。船團於2月28日半夜從拉包爾出發,3月2日旭盛丸就因空襲而沉沒,特務艦野島受損。3月3日0750之後,在新幾內亞島休恩半島的克雷廷海角東南遭到美澳軍機空襲,白雪、時津風、荒潮在戰鬥開始後中彈。雖然有約40架零式戰鬥機在上空掩護,但被捲入護衛轟炸機的美軍戰鬥機約50架的空戰中,加上多方向來襲的盟軍大型轟炸機,情勢應接不暇。

    仍然健在的5艘船艦在上午9時開始對倖存者進行救援,1035因接到『敵機24架派出』的報告,木村司令官下令中止了救援作業,並向長島北方退避‧集結。朝潮艦上的第8驅逐隊司令佐藤康夫大佐發電『與野島艦長有約定,救援野島後再退避』向木村司令官請求先行救援,最後抗命以單艦前往救援特務艦野島及荒潮。朝潮收容了荒潮船上的傷員和陸軍士兵。接著也救援了起火中的野島船上的倖存者,並試圖往拉包爾撤退,1315遭受第二輪到達的敵機(約40架)集中攻擊,造成無法航行,最終於丹比爾海峽沉沒。這場戰鬥中佐藤司令也陣亡,野島艦長松本龜太郎生還。包含先前的獲救者有299人陣亡。2300起到4日1000,3艘船(敷波、朝雲、雪風)與增援的驅逐艦初雪回到沉沒海域,救援倖存者後回到拉包爾。這場戰鬥後,荒潮和時津風也沉沒。

    4月1日,從帝國驅逐艦籍除籍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生蠔兄(長門) 的頭像
    生蠔兄(長門)

    長門的二戰世界

    生蠔兄(長門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